關于“海恩法則”的思考
“海恩法則”,是德國飛機渦輪機的發明者帕布斯·海恩提出的一個在航空界關于飛行安全的法則。海恩法則指出: 每一起嚴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輕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隱患。海恩法則的核心就是任何不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預防的。
前陣子,幾乎所有社交平臺都把唐山打人事件推上了熱搜。為什么唐山打人事件引發如此普遍性關注?除手段惡劣殘忍之外,還有幾個重要原因。第一,看他們那些行為就知道是慣犯,絕不只此一樁。第二,是這樣的黑惡事件也并非偶發,但又只能忍氣吞聲悄然回避。今天看到的,只是海恩法則的表象而已。那些沒有監控的角落里,那些監控到沒有成為“熱搜”的,該怎么辦?一次嚴重暴力事件發生時,必有多起隱患類事件。
果不其然,短幾天時間內網絡上大量的實名舉報人員像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讓我們看到了有更多的問題需要去關注、去解決。駐唱歌手與5名同事被非法拘禁16小時,被毆打、辱罵、下跪;蛋糕店老板近一年時間,被敲詐勒索20次,蛋糕店被瘋狂打砸,人身安全受到嚴重威脅,作惡者至今逍遙法外……等等事件,一個又一個,這難道不是隱患類事件嗎? 如果這每一起事件都被打擊處理了,每一個作惡者都被繩之以法了,大的暴力事件是不是就不會發生了?人民要的是普遍性法治,不是小概率掃黑。
“海恩法則”同樣適用于建筑行業的安全管理。企業要健全安全生產長效機制,規范生產安全管理,認真做好安全體系的建立和安全責任、安全措施在生產現場的落實,使檢查整改規范化、技術培訓制度化、安全管理標準化,扎實做好安全日常管理工作;要形成長期、長效的安全管理文化,強化全員安全生產責任意識,將安全規程、安全要求化為員工的自覺習慣和行為。
要利用班前會、安全警示牌、宣傳標語、安全培訓等多種形式,廣泛開展安全教育,大力激發安全生產“正能量”,時時提醒工人勿忘安全生產,促使安全宣傳教育入腦、入心,督促員工養成良好的安全行為習慣。
同時,按照海恩法則分析,當一件事故發生后,我們在處理事故本身的同時,還要及時對同類問題的“事故征兆”和“事故苗頭”進行排查處理,以此防止類似問題的重復發生,及時消除再次發生重大事故的隱患,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
讓安全成為一種習慣,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而是一個任重道遠的過程。安全意識的樹立、安全觀念的形成、安全習慣的養成都非一日之功,既需要員工個人自覺地“修”和“養”,也需要企業通過多種途徑不斷地督促。只有大家都養成了安全的行為習慣,才能遠離事故、遠離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