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平,煙臺驕傲
煙臺姑娘王亞平,兩度飛天圓夢、再上“太空講臺”,成為中國首位進駐空間站、首位出艙活動的女航天員。
6月2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給翟志剛、王亞平同志頒發“二級航天功勛獎章”,授予葉光富同志“英雄航天員”榮譽稱號并頒發“三級航天功勛獎章”。
志存高遠,心系桑梓。兩次“飛天”的王亞平與家鄉互動不斷——為煙臺青少年作航天科普講座、參與家鄉的愛心志愿行動、在母校福山一中捐建王亞平書屋等,成為家鄉人心中的牽掛和驕傲。
中國航天事業的“鏗鏘玫瑰”
點燃無數孩子“太空夢”
王亞平出生在煙臺市福山區張格莊,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煙臺姑娘。17歲參加空軍招飛成為我國第七批女飛行員,安全飛行1567小時,被評為空軍二級飛行員。2010年5月,入選我國第二批航天員。2012年3月,入選神舟九號飛行任務備份航天員。2013年6月,執行神舟十號飛行任務,同年7月,被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英雄航天員”榮譽稱號,并獲“三級航天功勛獎章”。2019年12月,入選神舟十三號飛行任務乘組。
2013年6月,王亞平搭乘神舟十號出征太空,在神十飛行任務中,王亞平出色地完成了包括“太空授課”在內的各項飛行任務,被網友親切稱為中國航天事業的“鏗鏘玫瑰”“最美宇航員”。
在太空授課的短短40分鐘內,王亞平在全國數千萬名師生的關注下,給大家演示了小球在太空中的單擺運動和圓周運動、神奇的水膜試驗等,還親自上陣,用一套“雜技”動作,分別進行了懸空橫臥和倒立,讓聽課的學生體驗一把“太空中的方位感”。
“想多擠一些水珠,串成水晶項鏈,送給你們。”“如果詩仙李白在天宮里生活,大概就寫不出‘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名句了,因為失重環境下水不可能飛流直下。”“同學們,見證奇跡的時刻到了”……王亞平用精彩的語句,將一顆顆探索太空的種子播撒在青少年心中。她講授的“太空第一課”,點燃了無數孩子的“太空夢”。
不負所托
飛入九天宇宙奏響“茉莉花”
4月16日上午10時許,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成直立狀態,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煙臺姑娘王亞平順利出艙,微笑、揮手,摘星星的媽媽回來了!
神舟十三號任務解鎖了首次長期在軌6個月、首次在中國空間站進行太空授課、首次在太空過春節、首次在中國空間站舉辦天宮畫展等多項成就。
4月16日上午,航天員翟志剛、葉光富、王亞平回到地球的那一刻,王亞平的家鄉——煙臺市福山區張格莊鎮沸騰了,人們載歌載舞,為英雄的航天員送上最崇高的禮贊。
人們贊頌的是煙臺女兒王亞平,更是她展示出來的航天精神。
中國第一位出艙的女航天員;中國第一位“兩度出征太空”的女航天員;中國第一位成為太空老師的女航天員……從農家女到飛行員到航天員,再到打破航天在軌飛行的一個個紀錄,夢想實現的背后,是常人看不到的付出。
超重耐力訓練、環境惡劣的救生訓練、出艙活動水下訓練,王亞平一次次突破自我。尤其在她最害怕的離心機訓練中,每次訓練臉會變形,胸部感覺到極度壓迫而呼吸困難,眼淚也會不由自主往外流,根本控制不住。即便如此,她也未曾按下手邊的暫停按鈕。不僅是王亞平,在航天員大隊成立的20多年時間里,“沒有一個航天員按下過它”。
正是由于這樣的付出,為期6個月的“太空出差”中,三名航天員在地面科技人員支持下,圓滿完成兩次出艙活動、兩次“天宮課堂”太空授課活動,開展了多項科學技術試驗與應用項目。在正月十五元宵節晚會上,王亞平在空間站送上了祝福,她用一把古箏彈奏出悠揚的《茉莉花》,將傳統文化帶上浩瀚太空……
從東方紅一號在太空演奏《東方紅》,到王亞平在空間站撫琴演奏《茉莉花》,中國航天事業飛速發展,中國最強音響徹宇宙。
這一路走來,家鄉人不僅見證了王亞平從平凡到非凡的奮斗歷程,也見證了中國航天事業一次次飛躍浩瀚太空的過程。嫦娥探月、天問問天、神舟逐夢、北斗環宇……幾十年來,中國航天人從未停止對宇宙的探索。“上可摘星攬月,下可五洋捉鱉”,看似夢幻的目標,在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努力下照進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