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5-18 10:27:00
陽明心學感悟
【點擊量:980】
無善無惡心之體,
有善有惡意之動,
知善知惡是良知,
知善去惡是格物。
這二十八字,四名話是陽明心學的心法。
無善無惡心之體。陽明先生說過:“在心體上不能遺留一個念頭,有如眼中不能吹進一丁點灰塵。一丁點能有多少呢?它能使人滿眼天昏地暗了。這個念頭不僅是指私念,即便美好的念頭也不能有一點。無善無惡就是本心最自然的狀態,它是心的本體。由于心即是理,心外無事、心外無物,心的本體是無善無惡,所以天地萬物也應該無善無惡。天地萬物無善無惡,我們對待天地萬物的態度也應該是無善無惡。
有善有惡意之動。人人皆有良知,為何世界上還會有那么多的惡人?這些問題的答案很簡單,其實就是良知被遮蔽,不能正常工作了。良知一旦被遮蔽,所發出的念頭就有了善惡,而有了善惡之后,又不肯為善去惡,所以人生觀就有了善惡。
知善知惡是良知。當我們面對一個情境時,它不會導致我們的直接反應,而會不由自主地產生一個快速評價思維,這個評價思維不是深思熟慮或理性推理的結果,而是自動閃現,迅如閃電,如你所知,這個評價思維就是良知。良知,是人與生俱來的道德與智慧的直覺(直觀)力,或是直覺(直觀)的道德力和智慧力。陽明生生說:“乾坤由我在,安用他求為?千圣皆過影,良知乃吾師。”
知善去惡是格物。人須在事上磨練做功夫,乃有益。事上磨練的意思是要參與社會實踐,在紛繁復雜的具體事務中鍛造自己的心理素質,做到動靜皆定,以此沉著冷靜,正確應對,最后就進入“不動心”境界。事上磨練就是存天理、去人欲,就是讓自己的喜怒哀樂恰到好處,不可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