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世界文化遺產 ——走進宏村
曾在一本《國家地理》雜志中看到了一張關于宏村的照片,照片中的美景如詩如畫,如夢如幻,讓我無比向往。于是,找個時間,我便迫不及待的來到了這里。
|
宏村被譽為中國的“畫里鄉村”,是國家首批歷史文化名村之一。有著典型的徽派建筑,白墻黛瓦、高聳的馬頭墻,與遠處的黃山余脈相得益彰。漫步其中,在欣賞美景的同時,感受著不一樣的古徽州風情及處處散發的徽文化氣息。
宏村整體是以“牛”形來布局的。村口兩棵古樹是牛的角,村中心月沼為牛的胃,南湖為牛的肚子,而彎彎曲曲的水圳則是牛的腸子。纏繞全村的水系也是以此設計,家家門前有清泉,這些水既可以用作生活用水,又可以調節氣候,防止火災等,同時,河流的流向也指明了出村的道路,一舉多得,令人驚嘆。如此水系,堪稱中國古代村落建筑藝術一絕,也被稱為“研究中國古代水利史的活教材”。
村里的建筑歷史悠久,其雕刻工藝最引人贊嘆。有木雕、石雕、磚雕等,其中以木雕最為廣泛。比如敬德堂樓角處雕刻了一只鰲魚,表示主人家希望自己的子孫能獨占馨頭;其下方是“梅蘭竹菊”四喜圖,象征堅韌不拔之志和高潔的品質;屋內正廳東西兩側分別刻有五只蝙蝠,代表“五福臨門,萬福萬行”。再比如被譽為“民間故宮”的承志堂,正對中門前廳的橫梁上,雕有一幅“宴官圖”,此木雕人物眾多,栩栩如生,還原了當時一群京城高官顯貴,在花園中飲酒作樂的情景,其兩邊的額坊上,雕刻了“元寶”與“金鉤釣魚圖”,寓意多財多福,年年有余。前廳上方的拱棚上,還有國內罕見的“倒立雙獅戲球”雕刻。這些雕刻精美絕倫,疑結了古人的智慧,閃耀著燦爛的光芒,也反映了中國傳統手工藝的強大。
建筑里的室內擺設也有一定的“講究”,如敬德堂廳堂的條案上,中間擺有一口鐘,左邊放一個古花瓶,右邊放一木底座鏡子,取諧音,就成了“終生平靜”。這是主人希望自己還有家人一生都風平浪靜,平平安安。還有的桌子上放有兩個長筒瓷瓶,用來盛放帽子,可以用來辨別主人是否在家。一個個充滿寓意的物品,都反映了徽州人民對傳統文化的堅守。
這一次的宏村之旅,讓我對傳統文化有了極大的興趣。我也想去到祖國的更多地方,了解更多不同的傳統文化,在行走中,感受中國文化那份獨特的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