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煙臺新房銷量連降,新一輪大招呼之欲出
雖然我們明白樓市恢復要有耐心和信心,但是9月底10月初那一輪樓市系列利好政策的確讓10月市場出現了一個短暫的小高峰,然而很快便在11月恢復平靜。
今天,煙臺六區上一周銷售數據出爐。據騰策顧問統計,11月13日至19日,煙臺六區商品房網簽281套,均價10250元/平;其中,商品住宅網簽210套,均價10211元/平。
煙臺六區新房銷售數據自10月底后,連續呈現下滑態勢,第二輪購房消費券的發放似乎還并未對本月的新房銷量起到明顯影響。
11月夾在“金九銀十”購房季和12月年末沖刺之間,雖為傳統淡季,但在如今的市場情況下,仍然寄托著人們對于樓市年底前筑底修復的期望。
近期央行、住建部等接連發聲,為房地產打氣,對未來房地產市場恢復充滿信心和希望,這種底氣來源于目前房地產市場仍然處于轉型期的調整中,未來房地產仍有發展空間,同時還在于一些儲備政策,后續政策上可能還會“放大招”。
三部門重磅定調,樓市或迎轉機
11月17日,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聯合召開金融機構座談會,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會議部署,研究近期房地產金融、信貸投放、融資平臺債務風險化解等重點工作。
從當日官網發布的內容上看,與房地產相關內容占據相對較多篇幅。
從具體內容來看,主要是以下幾點:
1、融資需求“一視同仁”,不惜貸、抽貸、斷貸
會議強調,各金融機構要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部署,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對正常經營的房地產企業不惜貸、抽貸、斷貸。
“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這一點首提于剛剛過去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此次再次被強調還加上了“對正常經營的房地產企業不惜貸、抽貸、斷貸”的內容。
主要還是因為,雖然自2022年四季度以來政策放松,但融資開閘僅限于優質房企及白名單房企,多數民營房企尤其是出險房企融資難的問題依然突出。在面臨信用擠兌和銀行抽貸的情況下,爆雷企業數量增多。
此次對融資需求“一視同仁”的再次強調及對正常經營房企不惜貸、抽貸、斷貸的要求或在一頓程度上對部分白名單之外的房企有一定的利好。
2、繼續用好“第二支箭”,支持合理股權融資
會議強調,繼續用好“第二支箭”支持民營房地產企業發債融資。支持房地產企業通過資本市場合理股權融資。
自2022年底,信貸、債券、股權三箭齊發以來,紓困方向正式從此前“救項目”轉換至“救項目與救企業并存”。但從效果來看,并不盡如人意。
CRIC監測數據顯示,2023年1-10月80家典型房企的累計融資總量為5127.58億元,同比減少23.48%。10月80家典型房企的融資總量為213.6億元,環比減少41.5%,同比減少51.9%,單月融資規模大幅減少,創下了2020年以來的新低。其中境內債權融資為163.18億元,環比減少39.4%,同比減少55.7%,此外還有50.42億元的股權融資。
此次座談會從房企主要金融需求出發,明確融資端的支持力度,關鍵還是在于落地實施。
3、加大保交樓金融支持,推動行業并購重組
會議強調,要繼續配合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加大保交樓金融支持,推動行業并購重組。
自2021年末以來政策端就已開始積極引導市場化收并購、為行業收并購提供融資政策支持。行業收并購也從此前的企業規模擴張驅動,轉向由資產出讓、資金回籠、業務剝離的需求驅動,收并購市場由民企主導轉向國資主導的局面。
根據公開信息披露統計,2022年以來,單筆30億以上規模交易中,國資接盤占比超過六成。
此次會議再次強調“保交樓”和“并購重組”主要還是提升市場信心,推動行業的整合和優化,引導房地產風險“軟著陸”。
4、積極服務“三大工程”建設
會議強調,要積極服務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設,加快房地產金融供給側改革,推動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
保障性住房規劃建設、城中村改造、“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三大工程”將是未來行業發展的新方向。
除了三支箭和三大工程以外,提及了房地產金融供給側改革,這個提法比較新,說明各金融機構在房地產領域將有新動作,尤其是從促進房企發展、保障住房需求等角度發力。
業內人士分析,接下來新發放首套房貸利率動態調整機制,存量首套房貸利率下調及各地差異化的首付等穩樓市政策紅利仍有釋放空間,關鍵是各地準確研判樓市情況與趨勢,因城施策、用好政策空間,合理引導市場預期。
需求側方面,應繼續調整限購、限貸、限售等措施,實施好差別化的住房信貸政策,更好地提振居民住房消費信心和能力。如適當放寬貸款條件、降低5年期以上LPR、調整存量二套房貸利率,進一步滿足改善性住房需求。同時,加大支持“租購并舉”,促進長租房市場發展,助力保障性住房建設,加快探索和發展房地產新的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