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全國百城土地成交大幅縮水央企“逆流而上”
上半年土地市場持續低迷,央企中海地產、華潤置地成為拿地最為積極的企業。據億翰智庫統計,中海地產今年1-6月全口徑新增貨值1102億元,為上半年拿地最多的企業。華潤置地、招商蛇口和保利發展緊隨其后,這三家央企上半年全口徑新增貨值分別為1012億元、927億元和828.59億元。此外,建發房產、綠城中國、萬科地產上半年新增貨值,分別為674億元、631億元、475億元。值得一提的是,濱江、龍湖兩家民營房企,也入圍上半年拿地企業前十名。億翰智庫數據顯示,今年1-6月,濱江全口徑新增貨值468.83億元,龍湖全口徑新增貨值324.42億元。
民生證券分析師周君芝指出,房企土地購置情況反映出房企投資、開工意愿及當期融資能力,房企資金越充裕,投資拿地及開工意愿就越強。專家認為,因不少房企仍面臨較大銷售及償債壓力,總體來看,目前房企投資拿地偏好較往年保守。“尤其是民企拿地意愿不強,受此影響,上半年土地市場交易規模縮水嚴重,而三四線城市土地市場未來仍面臨一定壓力。”專家表示。
今年上半年全國百城土地成交金額約11300億元,同比下降約55%。杭州為今年上半年賣地收入最多的城市,但土地交易金額較去年仍下降約26%。整體來看,上半年一二線城市及三四線城市土地收入同比均出現下降;不過,上半年三四線城市土地收入同比降幅,較一二線城市多出約13個百分點。周君芝認為,相較歷史其他年份,2022年房地產投資增速或為近幾年最低的一年。不過,從上半年情況看,房地產投資增速跌幅逐季收窄,下半年房地產投資是否會改變下滑態勢,仍有待觀察。
專家表示,各地放松樓市政策,將吸引正處于觀望中的剛需及改善需求入市,市場將會迎來一輪復蘇。市場緩慢復蘇態勢下,企業陣營正面臨一場新的洗牌。
周君芝指出,以往地產周期的傳導路徑為,需求端刺激政策落地后,房地產銷售出現明顯反彈,進而帶動房企拿地和投資顯著修復。然而,本輪房地產市場不論是數據表現還是底層邏輯,均不同于以往。
“這次市場周期的表現很不一樣,下半年地產銷售和投資或呈現弱企穩,而非強反彈的走向。所謂弱企穩,典型表現為商品房銷售跌幅收窄,投資仍在筑底。弱企穩動能主要來自前期因城施策政策放松,同時還應考慮到疫情對市場的影響。”周君芝補充道。
山水龍城,220萬方生態涵養大城,優居芝罘南城芯,居繁花享繁華。芝罘婦幼保健院落戶山水龍城A區北側;3000㎡超大體量家家悅強勢入駐山水龍城D區商業街;毗鄰新都匯、萬達商圈,一站式生活配套。天悅2期新品換新升級,一梯兩戶山景小高,難得準現房。南北雙陽臺,戶戶全明,超大贈送。周邊公立幼兒園、山水龍城小學、芝罘中學(臥龍校區)等優質教育資源匯聚,置業城芯,一步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