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上漲全面放緩:今年樓市調控頻次已超300次
7月份70個大中城市新房均價漲幅創下6個月以來的最低值。二手房價格創下去年10月以來最低增速。
房地產調控所采取的進一步密集調控措施之后,7月份全國房價漲幅連續第二個月放緩。新房和二手房市場都是如此。
8月16日,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7月份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均價環比上漲0.3%、同比上漲4.1%,分別較上月降低0.1個和0.2個百分點。0.3%的漲幅創下6個月以來的最低值。干預較少的二手住宅市場價格7月上漲0.11%,創下去年10月以來最低增速。
這些態勢與國家對于房地產在新階段發展發出了明確信號有關。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韓正主持召開房地產工作座談會時表示,堅持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堅持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以上海為例,7月份提高了首套和二套房貸款利率,有些城市更早在5月份就暫停發放住房消費新貸款。同樣在國家提出通過降低地價來穩定房價的要求后,22個土地招拍掛“兩集中”試點的城市也在修訂土地出讓規定。
值得注意的是,在供給側房企融資收緊與需求側房貸收緊雙雙發力之下,被止住的不只是房價,還有市場銷售端。
國家統計局稱,7月份,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同比分別下降8.5%和7.1%,這是年內首次出現負增長。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對此表示,今年以來,隨著經濟恢復特別是融資條件改善,部分地區房價上漲比較明顯。對此相關部門加強了市場調節,落實城市主體責任,抑制不合理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總體趨穩。
“下階段,各地區各部門堅持房住不炒,持續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繼續完善‘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房地產市場有望保持平穩發展。”付凌暉說。
政策信號已經清晰:房價大漲的時代已落幕,全面炒房的時代也成為歷史。
房價端銷售端融資端全線下滑
在各線城市中,一線城市房價增速的回落幅度最為明顯。
7月份,一線城市新房價格環比上漲0.4%,漲幅比上月回落0.3個百分點。其中,北京、上海和廣州的新房價格環比分別上漲0.8%、0.4%和0.2%,漲幅比上月分別回落0.1、0.1和0.8個百分點;深圳上漲0.5%,漲幅與上月相同。
二手房方面,7月四個一線城市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上漲0.4%,漲幅比上月回落0.3個百分點。其中,北京和上海環比均上漲0.7%,漲幅比上月分別回落0.6和0.3個百分點;廣州上漲0.6%,漲幅與上月相同;深圳則下降0.4%。
二線城市房價變動相對平緩,各項房價增速回落幅度在0.2個百分點以內;三線城市二手房價環比下跌0.1%,為今年首次負增長。
對于房價漲幅全面放緩,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唐建偉認為:一方面,房地產金融監管持續從嚴,個人按揭出現停貸、緩貸的現象;另一方面,多地樓市調控繼續加碼,如上海強化了限購和房價核驗,西安、無錫、紹興形成二手住房參考價格機制,北京、太原、溫州則針對學區房炒作強化管理。
從數量上看,70個大中城市中,7月份新建商品住宅價格上漲城市有51個,相比6月數量減少了4個;二手住宅價格上漲城市有41個,減少了7個。
新房價格環比跌幅最大的城市分別是岳陽(-0.7%)、遵義(-0.6%)、大理(-0.5%)、昆明(-0.5%)。二手房價格環比跌幅最大的城市分別是南充(-0.7%)、牡丹江(-0.6%)、岳陽(-0.6%)。
受持續趨嚴的樓市調控政策影響,購房與推盤意愿雙雙降低。7月份,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銷售額同比分別下降8.5%和7.1%,年內單月同比首次為負,市場有所降溫。
供應端,受重點城市供地“兩集中”政策影響,1-7月全國土地市場成交量明顯下降,1-7月,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8764萬平方米,同比下降9.3%;土地成交價款5121億元,下降4.8%。
這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全國房屋新開工速度。1-7月全國房屋新開工面積累計同比年內首次轉負,單月新開工面積同比連續4個月下降,其中7月房屋新開工同比下降21.5%。
投資端,1-7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12.7%,仍保持兩位數增長,但這一增速已經連續5個月收窄。
“應該關注是否會過快下滑的風險。由于購房政策和購地政策有各類約束,且房企也面臨一些債務問題,要防范房企投資意愿減弱,進而影響下半年開發投資的風險。”業內專家稱。
目前從房企的資金端來看,定金及預收款依然是主要來源,而國內貸款同比降幅持續擴大,信貸收緊對房地產企業的影響越來越明顯。
具體的數據是:1-7月份,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約11.9萬億元,同比增長18.2%。其中,國內貸款約1.54萬億元,同比下降4.5%;利用外資44億元,同比下降44.4%;自籌資金約3.55萬億元,同比增長10.9%;定金及預收款4.54萬億元,同比增長38.3%;個人按揭貸款約1.9萬億元,同比增長17%。
房價上漲空間幾被封住
值得注意的是,從嚴調控大勢之下也有部分城市房價偏熱。
國家統計局表示,7月份新房價格環比漲幅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別是:青島、海口、銀川、無錫、北京、長沙、濟南、重慶、西安、西寧,以二線城市為主。其中排名前三的青島、海口、銀川環比漲幅均為1%。
二手住宅價格環比漲幅排名前十城市依次為:海口、長沙、北京、上海、廣州、西安、煙臺、杭州、無錫、太原。其中海口、長沙7月房價分別環比上漲1.3%、1.2%;北京和上海的二手住宅價格環比上漲0.7%,并列第三。
與此同時,樓市調控持續加碼。據中原地產統計,今年1-7月房地產調控頻次已經高達352次,平均每月超過50次房地產調控。
就在這輪房價降溫之前,有18個城市因房價上漲過快而被住建部約談。7月29日,住建部約談了銀川、徐州、金華、泉州、惠州5城,并指出這5城今年上半年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和住宅用地價格增長過快,市場預期不穩。
從被約談城市來看,國家在原來一二線城市調控的基礎上,開始逐步防范三四線城市炒作的風險。
“約談”起到了作用。7月份,惠州二手房房價環比下跌0.2%,新房價格與6月份持平;深圳二手房價格則已連續跌了幾個月。而深圳素來是全國樓市的風向標,深圳調控的效果如何,直接決定全國其他城市的調控效果。
事實上,前述樓市過熱的城市,幾乎都在這段時間密集出臺調控政策。
如7月14日,上海加強市場規范監管,要求二手住宅價格必須以市場價格為依據,沒有通過價格核驗的房源不得對外發布;7月23日又發布《關于加強住房贈與管理的通知》,將贈與住房明確納入限購范圍內,對限購政策進行了打補丁、補漏洞。7月26日,無錫出臺二手房指導價政策。
進入8月份以來,北京、杭州、成都、惠州、金華等地紛紛對樓市調控政策“打補丁”,封堵漏洞。在這些政策中,整頓中介規范經營、出臺二手房指導價、限制經營貸、限購、限售、打擊炒作學區房成為重要內容。
8月9日,央行發布《2021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提出,牢牢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堅持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
業內專家預計,下半年房地產調控政策繼續從嚴,全國更多城市也將出臺二手房指導價政策。預期未來幾個月全國房地產市場整體下跌壓力增大,二手住宅價格環比漲幅下半年進一步走弱。
“三季度,一二手房市場還將延續回落的走勢。”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預計:一方面新房價格管控全面啟動,熱點城市對于預售證的管理非常嚴格,預示著新房價格漲幅回落趨勢不會改變;另一方面,熱點城市對二手房調控還會繼續,二手房參考價制度、掛牌審核制度將全面推行,以建立房地產管理長效機制。
“土地出讓新規則,全面降低地價,也將降低對房價的拉動。”李宇嘉說。
城市正席山水龍城優居芝罘中心,全維配套,中心路網,盡享交通便利,美好生活。醇熟社區,坐享城市發展紅利:芝罘婦幼保健院落戶山水龍城A區北側,3000㎡超大體量家家悅強勢入駐山水龍城D區商業街,精彩接駁新都匯、萬達商圈,點亮璀璨生活圈。天悅2期蝶變升級,一梯兩戶山景小高,戶戶全明,超大贈送,超高實用率;周邊公立幼兒園、山水龍城小學、芝罘中學(臥龍校區)等優質教育資源匯聚,文脈浸潤,未來可期。